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番禺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通知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02-21 16:32:33
  为加快我区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番禺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根据国家和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序言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加快人才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采取了多项有力举措培养引进各类人才,截至2010年底,全区各类人才资源总量达31.82万人,其中登记在册的专业技术人才6.23万人,具有高级职称人才0.49万人,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数据源于《番禺区“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含人口)发展规划》。]。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人才发展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人才的规模、结构与番禺经济社会发展尚不完全适应;符合番禺转型升级要求的高层次人才缺乏,特别是领军型人才紧缺;企业在人才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人才综合环境还不够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有待深化。

  番禺今后的发展更加需要人才。未来十年,是番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强社会建设,加快向宜业宜居现代化新城迈进的关键时期。面对区域竞争日趋激烈、资源和环境制约日益凸现的新挑战,必须抓住广州市被中央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的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主战略,以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为主线,以开发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为重点,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保障,推进人才队伍整体开发,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区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科学规划、加大投入、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二、人才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宜业宜居、现代文明、价值凸显的广州时尚创意都会区的战略目标,以新型城市化发展为总抓手[源于《立足新定位再创新优势坚定不移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2012年9月22日卢一先书记在番禺区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以人才优先发展推动和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二)基本原则

  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方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优化结构、以用为本,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源于《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完善吸引、培养、使用、激励、服务人才的政策体系。

  1.服务发展、人才优先。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人力资源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优化结构、以用为本。把以用为本的理念贯穿于人才资源的引进、使用、培养等各个环节,努力使人才各得其所、学有所用、用当其时、各展所长,推动人才聚集与产业升级互动并进。以新型城市化发展为总抓手,构筑以广州大学城为核心、以广州国际创新城、番禺各科技园区为平台、以广州番禺轿车生产研发基地、广州番禺重大装备制造基地等为配套的科技人才高地。

  3.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紧紧围绕建设广州时尚创意都会区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集聚技术、集聚项目、集聚创新等方面的促进作用。统筹各类人才队伍的开发培养,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艰苦创业、团结协作精神的宣传,提高人才开发战略的整体水平,形成创新创业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引领、带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三)发展目标

  2012-2020年,番禺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人才结构明显改善,人才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人才素质明显提升,至2020年,全区各类人才资源总量力争达到60万人,人才发展主要指标见下表[4数据源于《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番禺区企业用工及人才、培训需求调查报告》(区人社局,2012年)。]:

指 标

单位

2012年

2015年

2020年

 

 

广州市

番禺区

广州市

番禺区

广州市

番禺区

人才资源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人才总量

万人

231

28

283

35

404

50

高技能人才占到技能劳动者比例

%

30

20

31

31

33

34

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总量

万人

10

0.6

12

1

15

1.7


  三、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

  实施产业提升、科技创新、城乡一体、文化引领、民生幸福、国际交流等六项人才行动计划,力争人才发展水平和人才竞争实力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

  (一)突出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指各领域学术造旨高深、科研成果突出的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羊城学者”特聘岗位人选、“121人才梯队工程”人选等等。]

  结合番禺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所确立的重大专项、重点领域,明确引才引智重点,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基础操作能力为重点,注重引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技术骨干,形成规模适宜、衔接有序、梯次合理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确保人才队伍量增质升,并引导人才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到2020年,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力争达到300人。

  (二)优先引进和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

  以打造时尚创意都会区为目标,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开发力度,在汽车及配套、船舶及配套、数字家庭和数字电视、信息、软件、生物、新材料、科技服务等重点项目和新兴产业,以及金融投资、信息服务、时尚商贸、总部经济、文化旅游、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企业形成较强的人才集聚效应[源于2012年9月22日楼旭逵区长在番禺区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三)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党政人才队伍

  着眼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培养政治坚定、勤政廉洁、奋发有为、勇于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实施“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升教育专业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到2020年,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干部占党政干部队伍的90%以上,其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学位以上学位的干部达到15%以上,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着眼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和企业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经营管理队伍。大力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培养和引进一批战略企业家、优秀企业家团队和优秀企业家后备人才。到2020年,拥有先进管理理念、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达12万人。

  3.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着眼于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的需求,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继续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范围,注重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开发,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到2020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7万人,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10:40:50。

  4.高技能人才队伍

  着眼于培养造就一支满足产业发展,数量充足、门类齐全、梯次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按照行业分布和紧缺急需技能人才需求,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术院校为基础、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等多种育才模式。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2万。

  5.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着眼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打造具有较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实施农村实用人才以及培养和集聚一批德艺双馨、社会公认的传统文化艺术名家,重点培养富有创意、积极创业的传统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到2020年,培养、培训专业技能高、经营管理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以及传统艺术水平高超的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2万人左右。

  6.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着眼于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造就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立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相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和岗位开发力度,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进入城乡社区和公益性行业组织。到2020年,登记在册的社会工作者[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从业人员,在通过考取社工资格证(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后成为社会工作者。]及社会工作员[社会工作员是广州市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体系的重要补充,主要是对居委会工作人员通过培训考核后登记成为社会工作员。]达0.3万人。

  四、人才发展的重点工程

  (一)优先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依据“龙头企业+创新中心+专业园区+市场营销”的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落实《关于印发<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10个配套实施办法的通知》(穗组字〔2010〕46号文,以下简称“市46号文”)精神,大力扶持能突破关键技术、引领新兴学科、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进一步发掘人才、培养人才、扶持人才,对获广州市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包括优秀企业家、各领域专家和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依其业绩与贡献不同,划分为广州市杰出专家、广州市优秀专家、广州市青年后备人才三个层次。]称号以及获得“市46号文”中所列的各类奖励、各项荣誉的高端人才予以配套扶持奖励;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进行评选奖励活动;设立“禺山卓越贡献奖”,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拔尖人才予以重奖。

  (二)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禺山英才工程”

  着眼于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的需求,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加快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范围,注重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开发,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设立“禺山金才奖”,对我区各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实行奖励。

  (三)实施高技能人才“禺山精工工程”

  围绕重点产业发展,依托番禺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职业技术院校等培训教育机构,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训规划,扩大培训规模,大规模培养技术高超的名工名匠。有针对性地引进高层次、符合产业发展的技能培训机构,积极引进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指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采取走出去战略,加强区域交流。加大高技能人才“四新”[四新:新趋势、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

  ]知识继续教育培训力度,及时设置和调整培训专业和重点,组织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注重培训层次和质量。指导企业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指导和管理。设立“禺山金工奖”,对在我区各企业生产第一线技术高超的生产技术工人实行奖励。

  (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禺山农匠工程”

  大力推进新农村实用人才“禺山农匠工程”,根据番禺区域的特色,重点加强对农业种植养殖大户、能工巧匠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的培养,支持他们成为企业家或行业专家。加快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培养基地建设,发挥各类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技术协会等作用,指导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各种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实施村官大学生的培养工程,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干部文化层次和综合素质。建立一个由镇为单位,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网络,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设立“禺山金稻奖”,对在我区农业生产第一线的种植养殖大户、能工巧匠及农业经营人才实行奖励。

  (五)实施传统文化“星海文化名家工程”

  依据岭南文化特色,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意策划、公共文化服务等传统文化产业急需人才的开发、培养“星海文化名家”工程。培养和集聚一批德艺双馨、社会公认的传统文化艺术名家,重点培养富有创意、积极创业的传统文化创意人才。建立传统文化人才开发、使用、评价、激励、宣传、服务机制,激发传统文化人才创新创作活力,让更多优秀传统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将番禺打造成岭南文化传承区。设立“禺山金艺奖”,对在我区从事各传统文化艺术带头人和有影响力的优秀人才实行奖励。

  (六)实施社会工作人才“禺山社工工程”

  构建各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依托区相关培训机构开展区社会工作者培训,实施社会工作人才“禺山社工工程”,打造一支城乡基层社会管理专业人才队伍,推动城乡基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制定和完善《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城乡基层专职工作者公开招考、竞争上岗、培训、考核评议等制度,努力提高城乡基层专职工作者在社会管理、提供服务、协调利益、化解矛盾、反映诉求等方面的能力素养。逐步提高城乡基层专职工作者待遇,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行社区兼职指导员制度,提倡、鼓励国家公职人员从事社区义务服务。设立“禺山金助奖”,对在我区从事社会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社工人员实行奖励。

  (七)实施人才“信息服务管理工程”

  加快落实《番禺区“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含人口)发展规划》,构建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番禺区人口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详实、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建立番禺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即时跟踪、更新人才相关信息,实现人才信息动态化管理。

  五、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政策保障

  (一)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创新人才服务机制,提升政府人才公共服务效能,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优化人才事业环境、生活文化环境和服务环境,不断增强番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番禺建设成为海内外各类人才宜居、乐业的地区。

  1.优化人才事业环境

  完善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科技计划管理办法、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对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奖励对象注重向科研关键岗位和优秀拔尖人才倾斜。

  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支持政策,鼓励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科技金融创新,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政府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资金的作用,吸引和带动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环节的融资需求。积极打破行政壁垒,规范行政行为,进一步简化创业注册登记、行政审批、办证手续,减少和规范行政收费事项,减少对微观领域的介入,为人才创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全面落实鼓励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2.优化人才生活文化环境

  优化居住环境。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通过配建、新建和改建,在大学园区、高科技园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区,配套建设一批人才公寓,以低于市场价格的租金优惠租赁给区域内的引进人才,有效解决引进各类人才阶段性租住需求问题。实施高层次人才住房资助计划,对青年人才给予适当倾斜。建设更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在人才密集区域,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建设适合人才生活需求的购物、就学、就医、文化及娱乐休闲场所等配套设施,使番禺真正成为适宜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生活工作的城市。

  优化医疗环境。加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强人才医疗保障。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建立适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医疗补贴制度,鼓励和支持单位为各类人才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积极发展高端医疗服务,为各类优秀人才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优化教育环境。积极创造条件,培育优质教育资源,为各类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海外引进人才的子女就读提供便利,多渠道解决各类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问题。

  优化文化环境。营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特色文化,加强与世界著名媒体、文化传播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适应和满足海内外人才在信息、艺术、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多层次需求。营造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3.优化人才服务环境

  健全人才创业服务体系,加大公共资源统筹协调力度,完善公共创业服务平台建设,设立“一站式”创业服务窗口,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沟通等“一揽子”创业公共服务,积极培育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多样化服务需求。

  构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创新人才公共政策,发挥户籍和居住证吸引人才的积极作用。建立覆盖镇街的公共服务网络,为各类人才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与创业指导、培训、人事代理、人事档案管理、诚信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等多方面服务。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支持企业参与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满足人才服务需求。

  制定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为人力资源市场配置创造充分的服务载体和平台。支持并有效发挥人才服务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健全人才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人才供求信息登记、统计、发布制度。完善以市场为基础的区域性人才合作机制,与珠三角洲地区、对口支援地区、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加强人才和智力合作交流。

  (二)完善人才工作政策保障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发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用,强化各职能部门人才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各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形成人才工作整体合力。

  1.加大人才开发资金投入力度

  建立区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用于各类人才培养、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杰出人才奖励和重点人才项目建设。区财政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点产业发展建设专列人才开发资金,提高科技项目开发中人才开发经费提取比例,真正形成引才、育才的强大财政政策优势。建立人才投入的绩效考评制度,研究制定人才投入财政资金管理和绩效考核办法,建立人力资本投资绩效评估、会计制度和风险评估机制,发挥人才资金使用效益。

  2.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

  完善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工作职能,建立和完善由组织、人社、科信、财政、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人才工作专职干部队伍。加大培养力度,通过交流考察、国内外培训等途径,不断提高人才工作干部队伍的创新思维、国际视野、知识水平、工作能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善于发现人才、有效服务人才的人才工作者队伍。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区委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重点抓好总体制度、重要政策统筹、重大工程设计、重点人才培养、先进典型宣传等工作,建立区委常委会定期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报告制度。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担负起抓“第一资源”职责,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才引智。

  建立领导干部及组织部门联系重点人才制度,对重点关注的专家学者和高层次人才,定点联系,定期走访,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机制

  建立健全人才和科技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各镇街、基地和相关部门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考核党政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政绩的重要内容,以考核促落实、促发展。加强人才统计工作,建立健全人才资源统计和定期发布制度。

  各镇街、各职能部门要按照规划的总体部署、实施方案、结合本系统、本部门具体情况,研究落实规划内容和具体行动方案,明确工作时间和责任人。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依据各部门方案,结合总体规划要求,明确各部门年度工作任务,定期开展规划评估,督促全区共同抓好规划纲要的落实。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广州南方人才资讯科技有限公司(job168.com)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